
每天在長江上來回巡檢是費長中的“必修課”。 記者江建華
“看到長江就等于看到了我母親,這是我一輩子生活的地方,這種感情是割舍不掉的?!焙臀覀冋f這句話時,65歲的費長中眼中噙著淚水。在崇川區永興街道東港碼頭附近,無論是漁民、居民,還是水利、漁政、公安,都對他不陌生,大家親切地稱呼他“老費”,是他們最信任的人。
昨天清晨5點不到,老費就來到碼頭附近,穿上救生衣、抓起撈網,三步并作兩步跑向泊在江邊的小船,熟練地解開纜繩啟動船只,在“突突突”的發動機聲中,他的一天開始了。
護江、清江、巡江……是老費每天的“必修課”,即使汛期也不例外。從九圩港到濱江大橋,再到五山沿江,10多公里的長江水域,老費與插著紅旗的漁船做伴,來回巡檢。江堤破損、非法捕魚、非法排污、亂扔垃圾……這些都逃不過他的“火眼金睛”。
“我是鹽城建湖人,家中三代都是漁民,35年前我帶著一家人來到南通長江邊,以捕魚為生?!崩腺M對長江有著深厚的感情。2018年以前,東港水閘外集聚著許多“船上人家”,他們大多是外地來通的漁民,以江海為生,以漁船為家。2017年年末,南通全面啟動長江沿線的生態修復工作,重點清理沿江通江水閘邊的水泥住家船、不適航的鋼質船和“三無”雜船等。老費第一個簽約,第一個上交漁船,第一個就地拆解。在費長中的帶領下,周邊漁民們全部按時完成了退捕工作,在政府的支持、安置、幫扶下上岸“扎根”,開啟了新生活。
以前以捕魚為業時,寧愿少捕也要打撈江面垃圾;退捕上岸后,更是把巡江護江當成了一種“習慣”。風里來、浪里走,水上漂、船上撈……據不完全統計,30多年來,費長中從“江上漁者”到“長江守護者”,他駕駛小船巡江累計航程超過10萬公里,先后30多次向政府部門發出預警,提醒相關部門及時修補沿江破損堤壩,清撈長江垃圾700余噸。為了保護漁業資源,費長中還主動清除非法及破損漁網近萬張,最多的一次就清理非法漁網300多張。
浩蕩長江,潤澤萬千生靈;萬物生息,盡顯安瀾風光。監測數據顯示,2022年,南通市國、省考斷面優Ⅲ比例均達100%、全省第1,同比改善12.5個百分點、全省第2,水環境質量排名進入全國前5%。長江(南通段)水質為Ⅱ類,水質優良。
“這幾年,長江南通段的生態越來越好了,好幾次還‘偶遇’了江豚?!比缃?,除了老費的守護外,更多的人在他的感召下加入進來:以退捕老漁民為主體的“銀發護江”公益團隊、由當地學生組成的“江小YOUNG”志愿服務隊等公益組織先后成立……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,長江南通段又恢復了往日“江豚吹浪立,沙鳥得魚閑”的場景。 本報記者彭軍君